当前位置:首页 >综合 >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:“三无”村的“和美”蝶变 正文

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:“三无”村的“和美”蝶变

来源:凤凰网   作者:知识   时间:2024-05-10 00:21:16

  小怀村优美的三无人居环境  。本报记者 任 雷 摄

  小怀村菊花种植基地,亳州村民在采摘小香菊 。市谯本报记者 任 雷 摄

  小怀村组织的城区村文艺演出。(资料图片)

  花开成海,和美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寻着一缕药香 ,蝶变找到自己的三无定位  。

  曾经“无产业、亳州无资源 、市谯无发展环境”的城区村“三无”贫困村 ,历经十年发展 ,和美成为安徽省优秀旅游示范村、蝶变省级美丽乡村,三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。亳州近日 ,市谯小怀村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。

  从垫底到前列,秘诀是什么 ?“因地制宜,奋发有为 。”小怀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朱宇鹏说 ,该村立足本地实际 ,调整产业结构,推进土地流转 ,发展规模化种植和特色产业 ,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,打造一座环境优美 、产业兴旺、民风淳朴的宜居宜业“高颜值”村落 。

   家门口吃上“旅游饭” 

  抬头是“画”,入目是“景” 。5月的小怀村 ,芍花正艳,树木葱茏,绿油油的小麦丰收在望。

  坐落于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项目核心区 ,邻近华佗百草园景区 ,小怀村以柴洼中心村为载体 ,大力发展民宿和农家乐 ,并带动发展生态采摘观光农业 、养殖业等,形成以养生花海和农家体验为特色的旅游示范区,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
  进入柴洼,竹林清幽,古韵悠长,一棵树龄约200年的皂荚树巍然屹立。当地人传说 ,当年曹操在此制造兵甲 ,通过大量种植皂荚树躲避敌军侦察,并称此村为“皂荚”村 。后来,由于后周周世宗柴荣每年都来祭拜皂荚树 ,加上此地地势低洼,村民改村名为“柴洼”  。

  老皂荚树旁边是两处粉刷一新的砖瓦房 ,分别是村史馆和农耕文化馆,供游客了解柴洼的前世今生 。

  2018年,小怀村紧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机遇,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,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、停车场、厕所 、标识牌  、导览图等服务设施,打造集主题民宿、特色餐饮、文化休闲 、田园观光等于一体的新乡村生活体验区,柴洼中心村创建为“3A级旅游村庄”。当年亳州芍花节期间,柴洼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村” 。这一年,300多位村民加入乡村旅游业,旅游收入占村民纯收入的20%。

  每年5月 ,小怀村周边近10万亩芍药绽放 ,连片的田野变成花的海洋 。众多游客在赏花之余 ,也会在柴洼驻足休息,留下美好的乡土回忆  。

  如今的小怀村,正全力实施整村基础设施建设、景观绿化提升、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 。“合理利用传统建筑,保护好具有地域特征的古树名木、砖井砖桥等,保留乡愁村韵,守护好农民的生活家园。”朱宇鹏介绍  ,该村将进一步完善休闲游憩、研学、生态旅游基础设施 ,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业集体经济发展模式,使村庄更加宜居  、宜业 、宜游 、宜学。

   “老三资”渐变“新三样” 

  春季不是中药材桔梗的采收季,却是小怀村志刚桔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旺季 。在合作社的晾晒场,村民们正忙着刮皮 、清洗 、翻晒桔梗 。

  “刮桔梗按重量计费,我一天能刮400斤,能挣160元 。”60岁的村民李培兰边和记者聊天 ,边娴熟地刮着桔梗 。

  合作社负责人蒋辉多年从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 ,一直以来 ,受场地限制 ,无法扩大生产规模 。去年,小怀村“两委”和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,上门与蒋辉协商 ,以谯城区农村“三变”改革为契机  ,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 ,建设烘干房供其租用 ,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。

  “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6万元。”朱宇鹏介绍,烘干房和晾晒场还免费供本村“九类”困难人群使用。

  “合作社一年加工桔梗1600吨 ,除收购本地桔梗外 ,还从内蒙古外购桔梗进行初加工,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。”蒋辉表示 ,合作社已吸纳灵活就业人员80人  、固定就业人员20人,并出资230万元建设了晾晒场和仓库。

  位于小怀村的广西有田药业有限公司菊花种植基地 ,在今年“五一”前完成500亩北京菊的移栽。作为“王老吉凉茶菊花规范化种植基地”,其生产的菊花主要用于制作广东凉茶。

  “凉茶对菊花品质要求严格,在移栽 、田管等环节要按照相关标准操作 ,严格控制药 、肥的使用。”基地负责人王金丽介绍 ,菊花育苗、移栽、田管 、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  ,这无疑给周边村民带来稳定的就业增收机会。

  近年来 ,以特色中药材种植及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小怀村,积极谋划产业结构调整 ,加快推进土地流转,切实把“小农户”与“大市场”对接好 。

  去年 ,该村通过深化农村资源改革,活化提升集体资金 、资产 、资源“老三资”  ,谋划建设振兴工厂 、振兴农场、振兴光伏“新三样” ,因地制宜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,先后投资建设37座阳光大棚发展蔬菜种植 ,引进企业建设藏红花加工基地 ,村集体收入95万余元 。

  “鼓口袋”也要“富脑袋” 

  大门上悬挂着“和睦家庭”“星级文明户”的标牌 ,院子里干干净净 。拿着“美丽庭院”的荣誉证书  ,女主人刑继荣的笑声飞出了客厅 。

  “我们村每季度评比一次‘美丽庭院’ ,然后再从中抽取有亮点的庭院,参加镇、区‘美丽庭院’评比 ,把文明风尚 、家风建设、健康文化有机融入美丽家园建设。”朱宇鹏告诉记者 ,该村以女性力量为主的“美丽庭院”创建活动 ,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。目前 ,全村已创建村级“美丽庭院”235户 、镇级78户 、区级41户。

  建设和美乡村要注重塑形铸魂,“鼓口袋”也要“富脑袋” 。小怀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,积极开展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“和睦家庭”等评选活动 ,织牢、织密文明创建网格 ,推进移风易俗 、建设文明乡风。

  “过去,评选只有精神奖励  ,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,今年还给予物质奖励,发了床上用品四件套  。”朱宇鹏介绍 ,该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、红白理事会 、道德评议会 、禁毒禁赌会、村民议事会等“一约四会”作用  ,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培育良好的民风家风乡风。

  小怀村还坚持以文化人  、以文育人 、以文培人 ,积极挖掘本村有艺术才能的村民 ,鼓励他们基于村庄现实生活,进行文化艺术创作;举办广场舞比赛 、乡村元旦晚会、情景剧等公共文化活动  ,丰富农村文化生活,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,更好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和美乡村从哪里来?离不开产业的发展、环境的美化 、生活的富足,更离不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升 。近年来 ,亳州市扎实开展以精品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全力推进“千村引领、万村升级”工程 ,通过典型示范,深挖村庄特色,梳理可利用资源空间,实现一村一韵 、一村一景。目前,该市已有13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 ,32个村镇获评安徽省文明村镇,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436个 ,17个行政村入选全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。(本报记者 任 雷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曾莹莹)

标签:

责任编辑:百科

全网热点